诚信为本,市场在变,诚信永远不变...
  咨询电话:400-123-4567

公司新闻

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逾三百非本地培训医生助力香港医疗湾区医疗融合促进服务升级

  beat·365(中国)官方网站截至今年4月30日,香港医院管理局已引入301名非本地培训医生。其中,234人以全职形式长期在港服务,另有67人参与有时限的交流项目。后者中,超过七成、共50名医生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及上海,涵盖麻醉科、综合内科、外科等十多个专科领域,为香港本地医疗注入新力量。

  近日,在接受羊城晚报等媒体联合采访时,两名来自内地、现于新界东医院联网工作的内科医生分享了他们在港交流的点滴体会。

  在雅丽氏何妙龄那打素医院及中央援港应急医院工作的梁崇芬医生,来自佛山,拥有18年临床经验,主攻消化内科领域。他200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是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镜专业的骨干医生,具备四级手术资质,可独立完成复杂内镜操作。

  “刚来的时候是有些担心的,”梁崇芬坦言,“香港医疗体系很多方面都和内地不一样,例如操作系统、用药规则、法律配套等等。”来港后,他接受了一系列关于香港医疗制度的基础培训,从法律框架、电子系统操作,到病历书写规范、病人知情流程等逐一熟悉。如今,他不仅能以英文完成基本报告撰写,也能顺畅融入每日诊疗流程。

  目前,梁医生主要在中央援港应急医院负责胃镜检查工作,每周亦会前往那打素医院参与交流。他感受最深的是香港医疗系统的细致服务与专业精神。“从病人下车那一刻起,就有工作人员主动接待,耐心讲解胃镜流程。医护团队的服务态度和协调效率,都让我印象深刻。香港医生对国际临床指南的掌握也令人敬佩,新技术、新标准都能第一时间学习并应用。”梁崇芬说。

  与梁崇芬同期到港的叶锦宁医生,来自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2021年获评副主任医师职称,长期从事胃肠道肿瘤手术治疗。2024年,他通过内地医院与香港医管局的交流项目选拔,赴港挂职。

  “其实在内镜治疗和诊断方面,香港与内地没有特别大的差异,但这里更注重规范和系统化。”他说,刚到香港时,医院安排顾问医生一对一指导,详细讲解处方系统、查阅检查报告的路径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药物管理流程等。得益于手术量相对减少,他有更多时间适应新环境、观察系统运行逻辑。

  叶锦宁认为,香港医疗在患者后续治疗安排方面体现了高度专业化,“比如对肿瘤患者的诊断分期、专科转介、术后跟进等,流程严谨、责任明晰,医生之间协作紧密。”

  新界东医院联网临床服务统筹冼艺泉介绍,交流医生不仅认识香港优质医疗体系,还将自身技术带入,实现交流与互相学习,促进专业知识创新,推动医疗与国际接轨beat·365(手机)中文官方网站。同时,中央援港应急医院的服务扩展也为病人带来便利,缩短了非紧急症状不明显病人的排队时间,有助于尽早发现问题。